节点文献

安徽种传大豆病毒的鉴定与大豆品种抗病性试验初报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正> 我省是全国大豆主要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居全国第四位,但产量却为第九位。产量低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大豆病毒的为害。根据近几年调查,我省大豆病毒病的发病率一般都在20%左右,重病年可达50%以上,亩产仅百斤左右,而且种子传毒率较高(5%左右),种传接种体再健率(当年种传率与上年种传率之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选育抗病丰产的大豆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当务之急。在选育抗病品种时,有必要了解本地区大豆病毒病的种类,特别是优势种,才能更好地选育具有水平抗性或垂直抗性的优良品种。通过几年调查,我们发现我省危害大豆最重的是花叶和皱缩症状类型,使植株矮化,分枝、结荚少,青秕率高,对产量影响极大。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病毒就是我省大豆病毒病的主要优势种。自1980年以来,我们重点进行了安徽种传大豆病毒优势种类的鉴定和抗病性试验工作,现将几年研究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 【文献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 编辑部邮箱 ,1983年01期
  • 【下载频次】20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