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南京丰年虫卵黄颗粒在离体培养下重建为细胞的显微缩时电影和相差定位观察
【摘要】 本文就南京丰年虫(Chirocephalus nankinensis) 中雌中间性(middle female intersex)生殖囊内长成卵母细胞的卵黄颗粒,在离体培养下,借助于显微缩时电影和相差定位观察,叙述了细胞重建(cell reformation)的形态变化。 由卵黄颗粒转变为细胞结构的过程,大致可叙述如下:培养早期,在透明、均匀的卵黄颗粒中,逐渐出现颗粒状或小泡状结构,卵黄颗粒外形由椭圆形逐渐变圆;在进一步转变中,外形一般已成为扁圆形,体积较前变小,内部颗粒状和泡状结构更为显著,接着可见核结构和细胞结构。通过显微缩时电影和相差定位观察,连续地描述了从长成卵母细胞流出来的、外面带有卵母细胞胞浆(细胞质)的单个卵黄颗粒,在离体培养下,通过自组织、自装配(自组装),可以一步一步地建成细胞结构。现在,已经可以大批地培养出这种细胞结构,而且进行了多次的重复。这样,就能真实地反映了细胞重建;从形态变化看,它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 【文献出处】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Science in China,Ser.B , 编辑部邮箱 ,1982年09期
- 【被引频次】3
- 【下载频次】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