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草木樨的根系及其效应的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正>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豆科绿肥植物的改土培肥的根系效应。美国学者F.E.Allison(1973)指出,“从绿肥植物上获得很重大的利益是通过它的根系实现的,特别是深根豆类如苜蓿,草木樨,羽扇豆和葛藤等,其根系效应更为突出……。”据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1976)报导:把种过草木樨的土壤中的根系与根瘤全部拾走,剩下纯茬土种小麦,每盆生产小麦籽实293克,比未种过草木樨的同一土壤每盆生产小麦籽实205克,多收小麦籽实88克,增产38%。为此我们从1976年以来对草木樨根系及其效应作了一些较深入的观察和试验。现将研究方法、试验经过与初步结果简介如下。

  • 【文献出处】 土壤通报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 编辑部邮箱 ,1981年02期
  • 【被引频次】7
  • 【下载频次】87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