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1918年广东南澳大地震的类型和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
【摘要】 1918年2月13日14时07分在广东南澳东北侧海中发生的7.3级地震,是本世纪我国东南诸省(台湾除外)的最大地震,波及粤、闽、赣、浙、台、苏、沪、皖、鄂、湘、桂等省市自治区,震中烈度十度,造成相当大的破坏和伤亡。重新查阅上海保存的地震记录,发现在次日04时25分又发生一次7.0级地震和一系列小于6级的余震。两次大震的震级相近,所释放的能量占整个地震序列总能量的99.4%。因此,这次地震属双震型。利用丰富的宏观资料绘制了该次地震的等震线图,求得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判定该次地震是由于泉州——汕头断裂带左旋走向滑动的结果。
- 【文献出处】 地壳形变与地震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Earthquake , 编辑部邮箱 ,1981年04期
- 【被引频次】4
- 【下载频次】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