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类风湿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正> 1939年Waaler及Rose等人首先证实兔抗羊红细胞抗体致敏的羊红细胞能被大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所凝集,故称这种患者血清中所含的抗体为类风湿因子(Rheumaloid factor以下简称RF)。现已知道RF是长期受微生物、寄生虫感染(尤其是病毒),使自体的IgG发生变性成为自身抗原。自身抗原能引起自身抗体,其性质常为IgM,二者相互结合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就是RF。RF在体内能与自身丙种球蛋白(下称丙球)起作用,在试管内能与用同种或异种丙球覆盖的载体相结合而出现凝集现象。近来还发现,除IgG外,其他种类的免疫球蛋白也能引起自身抗体形成,表现为RF。

  • 【文献出处】 上海医学 ,Shanghai Medical Journal , 编辑部邮箱 ,1978年11期
  • 【被引频次】3
  • 【下载频次】49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