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题名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发表年份 |
被引频次 |
下载频次 |
1 |
看不见的光—分析哈代抒情诗中的悲观主义 |
刘建辉 |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
2006 |
0 |
108 |
2 |
黑龙江杂岩带的地质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
刘建辉 |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
2006 |
2 |
63 |
3 |
完达山造山带的地质—地球化学组成及其演化 |
田东江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2007 |
0 |
27 |
4 |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变质岩系独居石CHIME法二叠纪、泥盆纪变质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郑常青;徐学纯;Kato Takenori;Enami Masaki; |
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2006 |
0 |
10 |
5 |
完达山造山带蛇绿混杂岩中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田东江;周建波;郑常青;刘建辉; |
矿物岩石 |
2006 |
0 |
36 |
6 |
苏鲁超高压带内石桥浅变质岩的地质成因及其研究意义 |
刘建辉,周建波,郑常青 |
矿物岩石 |
2005 |
1 |
23 |
7 |
新疆阿尔泰红柱石-矽线石型变质带的独居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郑常青,徐学纯,M.Enami,T.Kato |
世界地质 |
2005 |
4 |
64 |
8 |
郯庐断裂中段管帅拉分盆地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
周建波,程日辉,刘建辉 |
地质科学 |
2005 |
11 |
95 |
9 |
大别造山带浅变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
周建波;郑常青;刘建辉;田东江; |
矿物岩石 |
2005 |
1 |
65 |
10 |
浅变质岩在示踪大别—苏鲁造山带大陆板块俯冲与折返过程中的意义 |
周建波,程日辉,刘鹏举,刘建辉 |
地球科学进展 |
2004 |
2 |
60 |
11 |
苏鲁造山带西北缘五莲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周建波,郑永飞,吴元保 |
科学通报 |
2002 |
24 |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