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机构馆
退出
数字图书馆首页
CNKI首页
浏览器下载
帮助
刘征建
【姓名】
刘征建
【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
冶金工业;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材料科学;
【研究方向】
钢铁冶金方面
【发表文献关键词】
红外热像仪,红外监视系统,机尾断面,烧结机尾断面,工业电视监视系统,电荷耦合器件,立体视觉,网格,红外图像,红外热成像,红外测温仪,红外辐射,可见光图像,烧结机尾,彩色摄像管,物体表面,温度分辨率,红...
【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曾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所在地域】
北京
学术成果产出统计表
今年新增
/文献篇数
核心期刊论文数
基金论文数
第一作者篇数
总被引频次
总下载频次
0
/
192
91
89
10
760
26608
文献数(该学者统计年度当年发文总文献数)
被引频次(该学者统计年度当年发文总被引频次)
浏览趋势(该学者统计年度当年发文总浏览频次)
下载频次(该学者统计年度当年发文总下载频次)
学术成果产出明细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167篇
[1]王桂林;青格勒;赵志星;刘征建;张建良;王耀祖;徐涛;张勇;.
HIsmelt熔池内高品位富矿粉的还原反应动力学
[J]钢铁研究学报.2024,(11)
[2]冀燕丽;刘征建;.
VR虚拟现实技术在冶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信息系统工程.2024,(12)
[3]刘磊;朱旺;赵俊花;张志东;单长冬;刘征建;王耀祖;李思达;.
不同富氧阶段下烧结矿的矿相结构及软熔滴落性能
[J]烧结球团.2024,(01)
[4]李绍春;程福超;王兴锋;张建良;刘征建;王耀祖;马黎明;江回青;.
Fe_2O_3对高硅碱性球团固结性能的影响
[J]烧结球团.2024,(01)
[5]戴玉山;周文波;黄建强;刘征建;李思达;.
三钢铁矿石高温基础特性评价与研究
[J]冶金能源.2024,(04)
[6]陈小艳;陈俊豪;刘征建;王耀祖;张建良;宋晓然;.
红外热成像仪在球团回转窑生产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J]山西冶金.2024,(07)
[7]王兴锋;孙孝东;孙庆科;张建良;刘征建;王耀祖;.
基于特征选择与PSO-XGBoost的球团矿抗压强度预测
[J]山西冶金.2024,(08)
[8]路明;刘旭;刘征建;王耀祖;张建良;陈舒月;.
“链—回—环”系统能质平衡核算及优化
[J]冶金能源.2024,(05)
[9]单长冬;张建良;刘征建;王耀祖;牛乐乐;.
铁矿粉烧结基础特性之同化性研究进展
[J]中国冶金.2022,(12)
[10]宋晓然;刘征建;张建良;宗燕兵;王耀祖;.
等离子体氢还原铁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J]中国冶金.2022,(12)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28篇
[1]刘杰;王耀祖;马贤国;陈付振;刘征建;周明顺;张建良;.
烧结智能优化配矿的发展浅析
[A].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3.炼铁与原料.2023-10-25
[2]王耀祖;宋晓然;孙庆科;张建良;刘征建;.
仿真与机器学习驱动的回转窑数字孪生系统
[A].第十二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暨首届〝碳中和〞冶金青年科学家沙龙论文集(二).2024-08-01
[3]刘征建;张建良;牛乐乐;王桂林;.
高效低耗1000mm超厚料层烧结技术及实践
[A].第十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辽宁青年科学家论坛会议指南.2020-10-24
[4]牛乐乐;刘增强;张建良;刘征建;.
COREX熔融炼铁气化炉炉缸内铁水流动特性的物理模拟
[A].2018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摘要集.2018-10-18
[5]张亚鹏;刘征建;潘文;赵志星;马怀营;王冬青;.
含钛烧结矿与普通烧结矿微观矿物结构比较研究
[A].2018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摘要集.2018-10-18
[6]王桂林;王耀祖;张建良;刘征建;.
国内某钢企烧结矿冶金性能分析
[A].2018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摘要集.2018-10-18
[7]杨天钧;张建良;刘征建;李克江;.
中国炼铁工业70年的发展
[A].2019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11-06
[8]周明顺;赵东明;朱建伟;翟立委;刘征建;张大鹏;.
利用鞍钢式Borist炉模拟高炉中含铁原料还原粉化指数场
[A].2019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11-06
[9]李克江;孙敏敏;张建良;刘征建;王广伟;焦克新;杨天钧;.
高炉焦炭行为及其对炼焦新技术的指导
[A].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01.炼铁与原料.2017-11-21
[10]赵志星;潘文;焦光武;刘征建;裴元东;高新洲;赵俊花;.
首钢烧结高温烟气循环提质节能减排新工艺
[A].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01.炼铁与原料.2017-11-21
更多
研究方向相近的学者
(学者,学者单位)
贝新源
长沙工学院
周连胜
长沙工学院
更多
合作过的学者
(学者,学者单位,篇数)
杨天钧
北京科技大学
2
国宏伟
北京科技大学
2
左海滨
北京科技大学
2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