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机构馆
退出
数字图书馆首页
CNKI首页
浏览器下载
帮助
王双绪
【姓名】
王双绪
【职称】
研究员;
【研究领域】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
【研究方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测研究
【发表文献关键词】
DDA正分析,GPS观测速率,水平运动变形,差异运动,川滇地区,跨断裂水准剖面,青藏块体北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海原断裂带,地壳运动,负位错模型,西北地区,水平形变,孕震背景,潜在震源,地震监测...
【工作单位】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
【曾工作单位】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
【所在地域】
西安
学术成果产出统计表
今年新增
/文献篇数
核心期刊论文数
基金论文数
第一作者篇数
总被引频次
总下载频次
0
/
168
84
123
51
1865
14894
文献数(该学者统计年度当年发文总文献数)
被引频次(该学者统计年度当年发文总被引频次)
浏览趋势(该学者统计年度当年发文总浏览频次)
下载频次(该学者统计年度当年发文总下载频次)
学术成果产出明细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120篇
[1]江在森;张希;王双绪;祝意青;.
利用地形变观测量求解地壳水平应变场的方法
[J]地震.1999,(01)
[2]王双绪;蒋锋云;张四新;刘立炜;朱良玉;.
六盘山及其邻区现今大地垂直形变与构造活动研究
[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7,(01)
[3]朱良玉;王双绪;蒋锋云;.
利用震后GPS数据反演汶川地区有效黏滞系数
[J]地震学报.2014,(01)
[4]王双绪;张晓亮;张希;吴珍汉;胡道功;.
利用GPS观测研究拉萨地块中段现今地壳运动与变形
[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04)
[5]张希;张四新;王双绪;张晓亮;陆明勇;王文萍;.
川滇地区近期地壳运动的应变积累
[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04)
[6]蒋锋云;朱良玉;季灵运;李宁;王双绪;.
2018年云南通海5.0级地震前区域地壳水平形变特征分析
[J]地震研究.2018,(04)
[7]刘雷;桑继镇;张锡平;王双绪;.
基于GPS和水准资料的西秦岭北缘断裂现今闭锁程度分析
[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06)
[8]赵强;王双绪;蒋锋云;李宁;.
利用InSAR技术研究2016年青海门源M_W5.9地震同震形变场及断层滑动分布
[J]地震.2017,(02)
[9]王双绪;朱良玉;徐晶;季灵运;蒋锋云;.
尼泊尔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NE向地震活动条带的形成及其意义
[J]中国地震.2017,(02)
[10]李宁;王双绪;季灵运;.
玉门5.9级、民乐6.1级等地震前区域断层形变特征
[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6,(02)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46篇
[1]张希;崔笃信;张晓亮;王双绪;蒋锋云;张四新;.
汶川地震参数反演及其对南北地震带应变积累影响分析
[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9-09-17
[2]张四新;张希;王双绪;.
地形变监测地震能力的评价
[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9-09-17
[3]王双绪;张希;张晓亮;张四新;薛富平;.
不同构造环境下强地震中长期地壳运动变形背景的差异性
[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9-09-17
[4]张希;王双绪;张晓亮;蒋锋云;.
天山构造带近十年来GPS水平差异运动演化特征与强震关系
[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9-09-17
[5]刘立炜;王双绪;张希;徐云马;.
借助最小二乘配置对重力场的变化研究
[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9-09-17
[6]刘立炜;张希;王双绪;.
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短水准异常分析
[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10-17
[7]王双绪;张希;张晓亮;张四新;薛富平;蒋锋云;.
基于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地壳运动变形背景的大震预测启示
[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10-17
[8]王双绪;蒋锋云;朱良玉;张晓亮;张希;.
利用GPS观测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垂直运动与地震
[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2011-10-17
[9]王双绪;薛富平;李宁;.
注重地质构造差异布局 提升地壳形变监测能力
[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2012-06-25
[10]王双绪;张希;江在森;陈兵;.
强震孕育过程中区域应变场信息动态演化的阶段性特征
[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1999-12-01
更多
合作过的学者
(学者,学者单位,篇数)
崔笃信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11
张晓亮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34
张希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59
刘文义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4
薛富平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13
王文萍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3
平建军
河北省地震局
1
杨国华
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
1
吴云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1
王敏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2
江在森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56
方颖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
更多
该学者文献引用过的学者
(学者,学者单位,篇数)
范燕
中国地震局综合观测中心
4
车兆宏
中国地震局综合观测中心
4
王庆良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15
陈文胜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25
江在森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60
张希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73
吉备
中国地震局
4
袁铭
中国地震局
4
陈永奇
香港理工大学
73
伍吉仓
香港理工大学
73
耿鲁明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2
李献智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2
更多
引用过该学者文献的学者
(学者,学者单位,篇数)
滕吉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
35
江在森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13
马捷
安阳师范学院
7
郑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5
熊熊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
35
王继英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13
张希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42
程宏宾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5
蒋锋云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5
陈兵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9
张四新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11
崔笃信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
9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