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铁宇,汪景宽,周敏,边振兴,关连珠,颜丽.黑土重金属元素局地分异及环境风险[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02)
|
[2]王铁宇,闻桂芝.高等农业院校青年教师成长之我见[J]高等农业教育.2000,(12)
|
[3]汪景宽,汤方栋,张继宏,苏君伟,王铁宇,陈恩凤.不同肥力棕壤及其微团聚体中酶活性比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02)
|
[4]陈恩凤,关连珠,汪景宽,颜丽,王铁宇,张继宏,周礼恺,陈利军,李荣华.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与肥力评价[J]土壤学报.2001,(01)
|
[5]王铁宇,关连珠,汪景宽,王雷.我国农业信息化及其发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
[6]赵永存,汪景宽,王铁宇,杨惠楠,周敏,温礼.吉林公主岭土壤中砷、铬和锌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及分布规律研究[J]土壤通报.2002,(05)
|
[7]汪景宽,王铁宇,张旭东,关连珠,王秋兵,胡洪祥,赵永存.黑土土壤质量演变初探I——不同开垦年限黑土主要质量指标演变规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01)
|
[8]汪景宽,张旭东,王铁宇,赵永存,王秋兵.黑土土壤质量演变初探II——不同地区黑土中有机质、氮、硫和磷现状及变化规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04)
|
[9]汪景宽,张旭东,王铁宇,赵永存,周敏,杨惠楠,韩晓日,王秋兵.黑土土壤质量演变初探III——不同地区黑土主要微量元素状况及其评价[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06)
|
[10]张继宏,汪景宽,穆琳,王铁宇,陈恩凤.不同措施对棕壤土壤肥力的调控[J]土壤通报.1998,(06)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