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腾琼,叶昌荣,徐福荣,梁斌,张金渝,王建军,毛孝强,戴陆园.云南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型初步鉴定[J]中国水稻科学.2003,(03)
|
[2]王建军,陈于敏.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可持续农业[J]中国农学通报.2003,(04)
|
[3]徐福荣,戴陆园,张红生,王建军,黄跃,杨洪,杨高群.“Ⅱ优084”在永胜涛源创世界水稻单产新高的栽培模式探讨[J]西南农业学报.2004,(S1)
|
[4]张建华,王建军,米艳华,张金渝.玉米DUS测试标准品种在云南的差异性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4,(S1)
|
[5]张建华,王建军,米艳华,张金渝,金航,肖植文.云南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04,(S1)
|
[6]陶磅,舒群,王建军,张文炳.红色梨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展望[J]西南农业学报.2004,(S1)
|
[7]张建华,米艳华,张金渝,杨晓洪,王建军,肖植文,肖卿,尹小怀.云南糯玉米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利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4,(06)
|
[8]徐福荣,戴陆园,叶昌荣,余腾琼,汤翠凤,王建军,伍少云,张金渝.云南稻种资源表现型分布地和分布民族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
|
[9]叶昌荣,戴陆园,王建军,曾亚文,余腾琼.低温冷害影响水稻结实率的要因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04)
|
[10]廖新华,梁斌,王建军,张建华.云南稻种抗稻瘟病品种资源的抗谱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0,(01)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