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焱,马骥,马岳峰.异丙酚在心脏电复律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06)
|
[2]陈炜,王永志,杜平,王焱,游碧荣,邢红云,刘珊,常宝江,张朝新,李晓兰,刘振兰,袁新泉.人群三年降压治疗的疗效观察[J]高血压杂志.2003,(05)
|
[3]王焱,王卉呈,路非平,杜平.病毒性心肌炎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关系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02)
|
[4]陈炜,王焱,吴汉宁,陆非平,李华贵,杜平,张静姝.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肽的影响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01)
|
[5]陈炜,王永志,游碧荣,柳丽莎,王焱.长期应用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对比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0,(05)
|
[6]王焱,陈炜,王永志.普乐林静滴致休克反应3例[J]中国药学杂志.2000,(05)
|
[7]陈炜,王永志,邢红云,游碧荣,王焱,蒋和平,杜平.病毒性心肌炎与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0,(05)
|
[8]陈炜,王永志,邢红云,游碧荣,王焱,蒋和平.钙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肽的影响及其意义[J]高血压杂志.2000,(03)
|
[9]王永志,陈炜,邢红云,王焱,游碧荣,蒋和平,李斌娟.高血压病与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及血管活性物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03)
|
[10]陈炜,王永志,邢红云,游碧荣,王焱,蒋和平,杜平.血管活性肽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0,(02)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