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铭佳,周佩瑜,廖玉光,邓树勋,黄汉升,李伟民,刘绍曾,王家宏.香港与内地中学体育教师对未来体育教师能力及学习课程模式认识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8,(06)
|
[2]钱铭佳,杨静珍,李伟民,季克义,邓树勋,季浏.对培养未来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体育师资的研究——97首届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01)
|
[3]殷恒婵,孟庆茂,钱铭佳.恩师~(TM)(MC~2Study~(TM))对提高中小学生注意力水平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0,(03)
|
[4]丁雪琴,张忠秋,钱铭佳.“MC~2Study~(TM)”对减轻优秀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增强表象演练能力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01)
|
[5]李志清,钱铭佳,廖玉光,周佩瑜,黄汉升,邓树勋,张琴,王家宏,王维群,李伟民,刘绍曾.对香港与内地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能力认识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10)
|
[6]王维群,钱铭佳,廖玉光,周佩瑜,黄汉升,王家宏,李伟民,刘绍曾,邓树勋,张琴.未来中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J]体育学刊.2001,(03)
|
[7]张建华,殷恒婵,钱铭佳,杨铁黎.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及其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01,(01)
|
[8]钱铭佳,陈安.运动生理研究在壁球训练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1997,(03)
|
[9]钱铭佳.加强内地香港交流,提高现代体育师资水平——香港教育学院体育沉浸课程[J]中国学校体育.2003,(02)
|
[10]廖玉光,杨静珍,钱铭佳.“领会教学法”的思路──球类运动项目教法新趋向[J]中国学校体育.1998,(03)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