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堂原
【姓名】 宁堂原
【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 农作物;农艺学;农业基础科学;
【研究方向】 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学和高产优质高效种植制度
【发表文献关键词】 产量,施氮量,玉米籽粒,单作,套作,氮吸收利用,品质,少免耕,叶面积指数,灌浆速率,作物产量,种植制度,施氮水平,秸秆还田,吸氮量,夏玉米,土壤耕作,冬小麦产量,生长状况,产量构成,作用力,间套作,资...
【工作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曾工作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所在地域】 山东泰安
今年新增/文献篇数 核心期刊论文数 基金论文数 第一作者篇数 总被引频次 总下载频次
0/174 100 148 16 5271 7344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169篇
[1]刘鸿博;刘国利;程云飞;李宏旭;尹承龙;宁堂原;刘鹏;李耕;.交替耕作模式对盐碱地土壤水盐分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4,(05)
[2]李宏旭;刘国利;程云飞;刘鸿博;尹承龙;宁堂原;刘鹏;李耕;.滨海盐碱地麦玉周年松旋耕作比较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4,(05)
[3]杨乾;王秋红;沈莹;赵红香;刘振;宁堂原;.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4,(05)
[4]李凤彬;崔志超;刘令群;陈俊杰;宁堂原;.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速效磷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4,(05)
[5]吕金玲;刘振;王宁;沈莹;杨乾;李耕;宁堂原;.连年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北方农业学报.2024,(01)
[6]田慎重;管西林;宁堂原;孙涛;张玉凤;边文范;董亮;高新昊;.多样化种植对提升耕地质量的作用:进展与展望[J]土壤学报.2024,(03)
[7]盖子涵;崔志超;张仁政;刘振;宁堂原;.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腐殖质、铁氧化物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4,(03)
[8]王宁;张仁政;刘振;吕金玲;沈莹;杨乾;李耕;宁堂原;.长期深松耕作结合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固碳能力与无机稳定机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4,(28)
[9]张震明;黄子琦;王东;宁堂原;孙刚;姜红花;.基于深度学习的田间麦穗检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5)
[10]刘振;宁堂原;.黄淮海平原灌区节水高效耕作制度构建[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03)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23篇
[1]韩惠芳;周勋波;宁堂原;李增嘉;.山东省发展出口创汇蔬菜现代农作制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10.2010-09-18
[2]周勋波;韩惠芳;宁堂原;.山东省农作制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10.2010-09-18
[3]宁堂原;李增嘉;.现代循环农业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10.2010-09-18
[4]宁堂原;李增嘉;韩惠芳;高鹏;周勋波;徐杰;.山东省粮食生产中优先技术需求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12.2012-10-12
[5]聂良鹏;宁堂原;李增嘉;陈传军;王芳;.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与对策——以滕州市西岗镇为例[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12.2012-10-12
[6]仲惟磊;李增嘉;宁堂原;王瑜;田慎重;胡恒宇;.糯玉米套作西兰花生育动态及产量分析[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10.2010-09-18
[7]张洁莹;宁堂原;韩惠芳;李增嘉;.套作糯玉米及其秸秆还田对连作菜田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影响[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12.2012-10-12
[8]耿广坡;高鹏;李增嘉;宁堂原;.山东省现代农作制分区及其结构特征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10.2010-09-18
[9]田慎重;宁堂原;王瑜;仲惟磊;胡恒宇;李增嘉;.基于温室气体、固碳潜力和作物产量的不同耕作措施综合评价[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10.2010-09-18
[10]王瑜;李增嘉;宁堂原;田慎重;仲惟磊;胡恒宇;.水磷耦合对冬小麦旗叶和群体水分利用的影响[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10.2010-09-18
更多
承担国家科研项目    共找到1个
[1]宁堂原.高产玉米氮-水互作的激素调控机制与氮水高效利用[A].山东农业大学.项目经费 21万元.2009-03-20.资助文献数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