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竹
【姓名】 王如竹
【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 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建筑科学与工程;新能源;
【研究方向】 空调制冷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研究
【发表文献关键词】 集热器,时间常数,阶跃输入响应,测试方法,测试过程,入口温度,环境温度,空气温度,太阳辐射,两种方法,辐照强度,新方法,稳态,实验,调节,出口温度,相等,方法研究,传热工质,参数,
【工作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曾工作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所在地域】 上海
今年新增/文献篇数 核心期刊论文数 基金论文数 第一作者篇数 总被引频次 总下载频次
0/535 350 396 28 5038 1453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468篇
[1]骆名文;张光鹏;陈梦羽;王如竹;胡斌;黄华;相明琼;李敏;.低温空气源热泵系统新型节能技术研究[J]制冷技术.2024,(02)
[2]骆名文;张光鹏;黄华;相明琼;王如竹;胡斌;.基于制冷剂大流量除霜的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研究[J]制冷技术.2024,(03)
[3]游锦方;高金彤;闵恒;刘巍巍;江龙;王如竹;徐震原;.高储能密度三相吸收式储热系统的设计与测试[J]制冷学报.2024,(06)
[4]郑思洋;于杰;山訸;高金彤;王如竹;徐震原;.高效且可扩展的三维非接触式太阳能蒸发技术(英文)[J]Science Bulletin.2025,(04)
[5]胡斌;姜佳彤;吴迪;蔡宏;王如竹;.工业高温热泵发展现状与展望[J]制冷学报.2023,(06)
[6]王晨曦;邓芳芳;邹豪;杨荣贵;王如竹;.用于温室降温的透明辐射薄膜研究[J]制冷学报.2024,(01)
[7]白钊远;王鹏飞;许嘉兴;王如竹;李廷贤;.面向可持续淡水供应的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材料、装置和系统(英文)[J]Science Bulletin.2024,(05)
[8]邵昭;孙瑞琨;陈芷荟;杜帅;王如竹;.基于覆膜成型MOF材料的太阳能空气取水装置[J]工程热物理学报.2024,(05)
[9]李乾;邵昭;邹启宏;潘权稳;赵曜;冯耀辉;王雯雯;王如竹;葛天舒;.一种基于“最优捕集窗口”设计的全球化空气取水系统(英文)[J]Science Bulletin.2024,(10)
[10]葛镥榕;王如竹;葛天舒;.铝基MOF合成及其在除湿换热器中的应用[J]工程热物理学报.2023,(02)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92篇
[1]常烜宇;李勇;何海斌;王如竹;.硅胶及硅胶-氯化锂复合材料蓄能特性实验与分析[A].2017年全国无机硅化物行业年会暨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7-12-11
[2]王如竹;.空调制冷技术现状及应用展望[A].中国稀土学会2020学术年会暨江西(赣州)稀土资源绿色开发与高效利用大会摘要集.2020-10-19
[3]徐震原;王如竹;.吸收式制冷机和两级空压机的混合系统[A].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11-05
[4]胡雷鸣;葛天舒;王如竹;.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除湿换热器动态模拟[A].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11-05
[5]张川;陈金峰;王如竹;翟晓强;.上海地区空气源热泵结合小温差换热末端采暖空调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A].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11-05
[6]陈金峰;代彦军;孙晓琳;王如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吹胀型集热/蒸发器的流道优化实验研究[A].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11-05
[7]江宇;黄溢;葛天舒;王如竹;.新型热湿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夏季工况下的实验研究[A].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11-05
[8]孔祥强;李瑛;王如竹;.天然气驱动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性研究[A].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2009-07-31
[9]李素玲;夏再忠;吴静怡;王如竹;.新型回质过程对吸附式冷冻机组制冷性能的影响[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11-02
[10]林芃;王如竹;夏再忠;.太阳能热水驱动氨水两级吸收风冷空调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11-02
更多
承担国家科研项目    共找到4个
[1]王如竹;.低品位余热高效利用的多效双重吸附制冷研究[A].上海交通大学;.项目经费 190万元.2007-03-31.资助文献数 5
[2]王如竹;.低品位余热高效利用的多效双重吸附制冷研究[A].上海交通大学;.项目经费 0.34万元.2008-03-20.资助文献数 0
[3]王如竹;.低品位余热高效利用的多效双重吸附制冷研究[A].上海交通大学;.项目经费 3万元.2008-03-20.资助文献数 0
[4]王如竹;Yuriy Aristov.吸附制冷用新型甲醇复合吸附剂研究:目标导向合成、吸附特性及性能测试[A].上海交通大学;Boreskov Institute of Catalysis of the Siberian Branch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项目经费 -.2009-05-15.资助文献数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