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鎮灏;王鴻声;潘炳荣;.酒石酸锑钾电游子肠腔透入三日治疗对家兔血吸虫病的作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1960,(02)
|
[2]黄文长;胡龙生;潘炳荣;.蛲虫病的调查和防治[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1960,(02)
|
[3]李洪,李涛,潘炳荣.间凝和快速酶标联合检测血吸虫病的应用[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0,(04)
|
[4]吴晓蔓,庄文华,张希虹,李洪,潘炳荣,周丽莹,邵勤.马洛替酯对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免疫功能的实验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00,(01)
|
[5]吴忠道,张绍基,胡林生,危仁民,高祖禄,李剑英,潘炳荣,徐观谷,黄小平,陈寿祖,王和平.高家村人群血吸虫病化疗后居民重复感染情况的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4,(04)
|
[6]张希虹,杨霞,吴翠珍,危仁民,潘炳荣,彭凯乐,万根金,李奇仁,彭伯轩,杨世昌,曹植杰,江肇选.马洛替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4,(05)
|
[7]吴晓蔓,庄文华,潘炳荣,周丽莹,邵勤,李洪.马洛替酯对小鼠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5,(01)
|
[8]潘炳荣;王溪云;.九江等县市家畜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及其診断方法的探討[J]中国兽医学杂志.1958,(11)
|
[9]潘炳荣;宋杰益;黄文长;谭道贯;.针刺对微丝蚴出现的影响初步观察(摘要)[J]江西医学院学报.1959,(03)
|
[10]吴晓蔓,潘炳荣,周丽莹.免疫抑制剂对日本血吸虫及其宿主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8,(02)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