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奇
【姓名】 李瑞奇
【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 农作物;高等教育;农业基础科学;
【研究方向】 作物高产优质理论与技术研究
【发表文献关键词】 陆地棉,实践,黄萎病,农林本科人才,抗性,就业指导,遗传,黄萎病抗性,培养措施,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菌系,草坪学,毕业生就业,毕业生,AFLP,杂交组合,农林高校,遗传多样性,致病力,抗性遗传,本科...
【工作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
【曾工作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
【所在地域】 河北保定
今年新增/文献篇数 核心期刊论文数 基金论文数 第一作者篇数 总被引频次 总下载频次
1/81 55 70 7 1530 1801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85篇
[1]王建伟;李东晓;王红光;李浩然;王千一;张明哲;李瑞奇;.中国典型农业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现状、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J]中国农学通报.2024,(06)
[2]王建伟;李东晓;王千一;张明哲;李瑞奇;.黄淮北部不同冬小麦品种(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J]华北农学报.2024,(02)
[3]刘志连;傅晓艺;王红光;李东晓;李瑞奇;.施硫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4,(07)
[4]刘志连;傅晓艺;王爽;马洁云;李东晓;李瑞奇;.施硫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24,(05)
[5]李艳东;常黎明;黄琴;王雅群;王鹏月;房琴;李瑞奇;.旱作及限水灌溉条件下密度对冬小麦群个体结构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24,(05)
[6]李浩然;李瑞奇;李雁鸣;.海河平原小麦行距形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作物杂志.2023,(03)
[7]何璐;张利茹;杨若汧;杨晰;杜雨璠;郑博研;李瑞奇;王红光;.限水灌溉时期对冬小麦各叶层衰退和群体光合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23,(04)
[8]傅晓艺;王红光;刘志连;李东晓;何明琦;李瑞奇;.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幼苗期生长的影响及抗旱品种筛选[J]作物杂志.2023,(04)
[9]马金荣;张鸿雁;王雅群;张迎香;王红光;房琴;李瑞奇;.种植密度对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结实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12)
[10]李浩然;李雁鸣;李瑞奇;.灌溉和施氮对小麦产量形成及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22,(02)
更多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1篇
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10篇
[1]李浩然;王红光;李东晓;房琴;何建宁;吕晓康;李瑞奇;.长期水氮措施调控冬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机制[A].第二十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23-11-01
[2]刘志连;王红光;李东晓;房琴;何建宁;吕晓康;李浩然;李瑞奇;.硫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A].第二十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23-11-01
[3]张傲;王红光;李东晓;李浩然;李瑞奇;.不同密度和施氮量下,小麦抗倒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10-19
[4]李东晓;默韶京;王红光;李瑞奇;李雁鸣;.不同时期追氮与多效唑化控对小麦幼穗分化、细胞分裂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08-19
[5]李雁鸣;李瑞奇;.海河平原超高产冬小麦生育规律和栽培技术(综述)[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11-01
[6]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超高产冬小麦对氮的吸收、积累、分配和利用[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11-01
[7]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超高产冬小麦的钾素营养特点[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11-01
[8]李振丽;程瑞婷;李瑞奇;李雁鸣;.行距配置和化控对冬小麦茎秆质量和抗倒性能的影响[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11-01
[9]党红凯;孙亚辉;张馨文;李瑞奇;马春英;李雁鸣;.超高产冬小麦硫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的研究[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2007-08-01
[10]党红凯;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李瑞奇;马春英;孟建;刘红彬;.超高产冬小麦硫素营养特点的初步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11-0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