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机构馆
退出
数字图书馆首页
CNKI首页
浏览器下载
帮助
王式洸
【姓名】
王式洸
【职称】
【研究领域】
地质学;
【研究方向】
花岗岩、变质岩岩石学研究工作
【发表文献关键词】
榴辉岩,钐-钕同位素年龄,P-T轨迹,中国中部,大别造山带,地壳生长,碱性花岗岩,北大别,准铝-过铝花岗岩,苏北,超高压变质作用,显生宙,陆壳生长,亏损地幔,稀土元素,成因讨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回返...
【工作单位】
北京大学
【曾工作单位】
北京大学;
【所在地域】
北京
学术成果产出统计表
今年新增
/文献篇数
核心期刊论文数
基金论文数
第一作者篇数
总被引频次
总下载频次
0
/
18
13
12
2
1609
8342
文献数(该学者统计年度当年发文总文献数)
被引频次(该学者统计年度当年发文总被引频次)
浏览趋势(该学者统计年度当年发文总浏览频次)
下载频次(该学者统计年度当年发文总下载频次)
学术成果产出明细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17篇
[1]童英;洪大卫;王涛;王式洸;韩宝福;.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富蕴后造山线形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6,(02)
[2]洪大卫,王式洸,谢锡林,张季生,王涛.
从中亚正ε_(Nd)值花岗岩看超大陆演化和大陆地壳生长的关系
[J]地质学报.2003,(02)
[3]魏春景,张立飞,王式洸.
安徽省大别山东段中生代高钾花岗质岩石及其地质意义
[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0,(04)
[4]陈斌,Bor-ming Jahn,王式洸.
新疆阿尔泰古生代变质沉积岩的Nd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地壳演化的制约
[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1,(03)
[5]韩宝福,何国琦,王式洸.
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底垫作用及准噶尔盆地基底的性质
[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9,(01)
[6]洪大卫,王式洸,韩宝福,靳满元.
碱性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分类及其鉴别标志
[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04)
[7]王式洸,谭绪荣,赵云龙.
苏北榴辉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讨论
[J]地质论评.1995,(05)
[8]魏春景,王式洸,张立飞,单振刚,王晓燕,常宗广.
对中国中部超高压榴辉岩的P-T轨迹及回返机制的新认识
[J]岩石学报.1996,(01)
[9]韩宝福,王式洸,孙元林,江博明,洪大卫,加加美宽雄.
新疆乌伦古河碱性花岗岩Nd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显生宙地壳生长的意义
[J]科学通报.1997,(17)
[10]魏春景,单振刚,张立飞,王式洸,常宗广.
北大别榴辉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J]科学通报.1997,(17)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1篇
[1]洪大卫;王式洸;韩宝富;.
两类碱性花岗岩的鉴别标志
[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8).1995-06-30
更多
研究方向相近的学者
(学者,学者单位)
游振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沈荷生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刘怡灿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陈冠宝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贾十军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李曙光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刘贻灿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吕世宏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徐树桐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杨世学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周存亭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高天山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更多
合作过的学者
(学者,学者单位,篇数)
洪大卫
中国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
6
谢锡林
中国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
1
王涛
中国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
1
张季生
中国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
1
韩宝福
北京大学
6
何国琦
北京大学
2
魏春景
北京大学
3
张立飞
北京大学
3
陈斌
北京大学
1
靳满元
中国冶金工业部天津地质研...
1
赵云龙
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
1
谭绪荣
北京大学
1
更多
该学者文献引用过的学者
(学者,学者单位,篇数)
谢锡林
中国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
1
王式
北京大学
1
张季生
中国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
1
洪大卫
中国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
1
任纪舜
中国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
2
刘志刚
中国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
2
富云莲
中国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
2
牛宝贵
中国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
2
谭克仁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
7
吴堑虹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
7
贺伯初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
7
张勇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1
更多
引用过该学者文献的学者
(学者,学者单位,篇数)
王德滋
南京大学
3
肖序常
中国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
4
陈晶
北京大学
1
张立飞
北京大学
1
王式光
北京大学
1
魏春景
北京大学
1
樊金涛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5
陈小明
南京大学
3
王汝成
南京大学
3
谢磊
南京大学
3
王世进
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1
邱检生
南京大学
3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