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希杰
【姓名】 冯希杰
【职称】 研究员;
【研究领域】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
【研究方向】 活动构造、工程地震应用与研究
【发表文献关键词】 渭河盆地,GPS,横向迁移,鄂尔多斯块体南缘,烈度衰减,地震,地壳运动,震动速度,断裂活动,地震活动,武都,鄂尔多斯块体,建筑类型,地震灾害,发震断裂,GPS资料,土坯房,邻近地区,断层活动,建筑物震...
【工作单位】 陕西省地震局
【曾工作单位】 陕西省地震局;西安地质学院;
【所在地域】 中国
今年新增/文献篇数 核心期刊论文数 基金论文数 第一作者篇数 总被引频次 总下载频次
0/75 38 45 27 1080 1424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66篇
[1]杨晨艺;李晓妮;冯希杰;黄引弟;裴跟弟;.秦岭北缘断裂带的重要分支——桃川-户县断层的浅部结构与第四纪活动性[J]地震地质.2023,(02)
[2]李晓妮;杨晨艺;李高阳;冯希杰;黄引弟;李陈侠;李苗;裴跟弟;王万合;.渭河盆地东南缘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浅部结构及晚第四纪活动[J]地震地质.2023,(02)
[3]刘洁;李营;陈志;王新;赵小茂;冯希杰;王景丽;.陇县—宝鸡断裂带CO_2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地震研究.2022,(02)
[4]苏桂武;Janise Rodgers;田青;齐文华;Philip England;Timothy Sim;John Young;王东明;李志强;冯希杰;孙磊;陈鲲;Emily So;Barry Parsons;赵金礼;石建梁;袁志祥;Yue Cao;周旗;魏本勇;David Milledge;Alexander Densmore;.参与式渭南地震情景构建:中国地震风险对策的行动研究示范[J]地震地质.2020,(06)
[5]杨晨艺;李晓妮;冯希杰;朱琳;李苗;张恩会;.渭河盆地北缘口镇-关山断层的晚第四纪—现今的活动性[J]地震地质.2021,(03)
[6]曹建平;张永奇;郑增记;韩美涛;冯希杰;石军;.汶川Ms8.0地震前渭河盆地的断层活动特征分析[J]高原地震.2020,(01)
[7]王莹;赵韬;刘春;冯希杰;.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地区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0,(04)
[8]马冀;冯希杰;李高阳;李晓妮;师亚芹;.1568年陕西高陵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J]地震地质.2019,(01)
[9]马冀;冯希杰;李高阳;李晓妮;张艺;.1556年华县地震地表破裂带同震垂直位移[J]地震地质.2016,(01)
[10]杨晓平;冯希杰;黄雄南;宋方敏;李高阳;陈献程;张玲;黄伟亮;.礼县—罗家堡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兼论1654年礼县8级地震孕震机制[J]地球物理学报.2015,(02)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13篇
[1]李稳;陈颙;冯希杰;杨微;张扬;田晓峰;何银娟;贾佳;.渭河盆地多类型主动震源反射波法成像剖面与解释[A].2021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三)—专题三十七 资源环境的构造物理化学机理、专题三十八 区域地震构造及其地震危险性与地震灾害链、专题三十九 大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与预测方法和技术.2021-11-01
[2]李高阳;冯希杰;李陈侠;李晓妮;马冀;.渭南塬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六)——专题34:活动断层、地震结构与地震、专题35:新构造、地表过程与地质灾害机理.2016-10-15
[3]李陈侠;李高阳;徐锡伟;冯希杰;李晓妮;.固关—宝鸡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六)——专题34:活动断层、地震结构与地震、专题35:新构造、地表过程与地质灾害机理.2016-10-15
[4]徐锡伟;闻学泽;叶建青;马保起;陈杰;周荣军;何宏林;田勤俭;何玉林;王志才;孙昭民;冯希杰;于贵华;陈立春;陈桂华;于慎鄂;冉勇康;李细光;李陈侠;安艳芬;.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2009-04-01
[5]冯希杰;.基岩地区断层活动性评价问题[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1996-04-21
[6]冯希杰;.长江三峡工程区域稳定性分析和评价[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1992-10-23
[7]田勤虎;李晓妮;冯希杰;屠泓为;种瑾;.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展布及其活动性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2012-06-25
[8]李高阳;任隽;冯希杰;李晓妮;张艺;马冀;.同仁村三维地震剖面揭示渭河断裂精细形态[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2012-06-25
[9]任隽;冯希杰;王夫运;李高阳;李晓妮;张艺;马冀;.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渭河盆地西部宝鸡凸起断裂深部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2012-06-25
[10]冯希杰;金学申;.远、中、近高震级潜源对场点不同周期地震动贡献分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2000-06-3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