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潘群斌,狄文枝,金芝芳,周步海,蔡立旺,戚永奎.棉花花铃肥施用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江西棉花.1994,(03)
|
[2]潘群斌,戚永奎,蔡立旺,周步海,金芝芳,狄文枝.苏棉6号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结构和空间成铃分布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1995,(01)
|
[3]周步海,蔡立旺,戚永奎,潘群斌,金芝芳,狄文枝.江苏省抗枯萎病棉花品种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演变[J]江苏农业学报.1996,(04)
|
[4]潘群斌,贺福林,蔡立旺,周步海,戚永奎,狄文枝.棉花柱头套管法制种技术[J]中国棉花.1997,(08)
|
[5]狄文枝,游兰舫,金芝芳,徐宗敏.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新洋48[J]江苏农业科学.1985,(04)
|
[6]周步海,潘群斌,金芝芳,狄文枝.盐棉48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1985,(04)
|
[7]潘群斌,狄文枝,周步海,金芝芳.盐棉48不同密度下的产量结构[J]江苏农业科学.1986,(12)
|
[8]狄文枝,金芝芳,周步海,潘群斌.盐棉48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及栽培途径[J]江苏农业科学.1987,(01)
|
[9]狄文枝,宋怀德,蔡秀民.建立育、繁、推联合体系 实现棉种“四化一供”[J]江苏农业科学.1988,(06)
|
[10]金芝芳,狄文枝,潘群斌,周步海.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盐棉48[J]作物品种资源.1988,(03)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