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梁华
【姓名】 王梁华
【职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生物学;肿瘤学;基础医学;
【研究方向】 抗肿瘤药物研究
【发表文献关键词】 基因,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生物学活性,编码基因,胶原Ⅳ,大肠杆菌,血管形成抑制因子,内皮细胞增殖,多肽,肿瘤,内皮细胞,PCR扩增,基因克隆,树突状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抑素,FasL基因,骨髓移植...
【工作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曾工作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所在地域】 上海
今年新增/文献篇数 核心期刊论文数 基金论文数 第一作者篇数 总被引频次 总下载频次
0/98 49 52 16 432 1341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79篇
[1]欧阳生群;胡波;缪雨青;吴随一;王梁华;秦文星;.c-Met适配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08)
[2]高云;刘小宇;缪明永;卢小玲;孙铭娟;焦炳华;王梁华;.PBL教学法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5,(09)
[3]易君;彭定发;王凯慧;王梁华;.膜联蛋白A2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5,(12)
[4]江泓蝶;王梁华;焦炳华;王凯慧;.膜联蛋白A2与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2,(05)
[5]毛骏;孙铭娟;王梁华;焦炳华;.肿瘤干细胞中的重要信号通路[J]生命的化学.2012,(06)
[6]夏珺;李建军;王梁华;.转录终止及其调控[J]生命的化学.2012,(06)
[7]倪长伟;王梁华;尹剑;.scFv-sTRAIL融合蛋白靶向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3,(01)
[8]孙铭娟;王梁华;焦炳华;.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课题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3,(10)
[9]胡波;王梁华;刘小宇;焦炳华;.生物技术专业第二课堂的实践与体会[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0)
[10]叶周恒;杨玉鹤;许骥;王梁华;.醛固酮诱导心室重构作用及机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02)
更多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1篇
[1]王梁华.死亡受体6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筛选与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4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15篇
[1]江泓蝶;范晨;王梁华;王凯慧;.Annexin A2通过与Annexin A2受体结合促进胰腺癌血管生成[A].第八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五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3-08-19
[2]胡波;郑欣;高顺祥;刘德婧;孙铭娟;江鸿蝶;焦炳华;王梁华;.海葵溶血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验证[A].全国第九届海洋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08-06
[3]王梁华;胡波;郑欣;高顺祥;刘德婧;孙铭娟;焦炳华;.建立海洋生物毒素适配体筛选与优化技术平台[A].全国第九届海洋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08-06
[4]郑欣;胡波;高顺祥;刘德婧;孙铭娟;焦炳华;王梁华;.石房蛤毒素(STX)适配体的鉴定与优化[A].全国第九届海洋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08-06
[5]孙铭娟;毕峰瑞;刘魏;王梁华;焦炳华;.人KininogenD5_(488-503)和TRAIL_(114-281)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与鉴定[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11-08-13
[6]焦炳华;陈建鹤;缪为民;王梁华;朱玉平;娄永华;缪辉南;.中国姥鲨软骨活性成分及其人同源分子的克隆、表达及活性研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1-09-01
[7]张弛;王梁华;罗以勤;张兴群;高云;史薇;包晨颖;球谊;焦炳华;.细菌双杂交系统在细胞外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2003-08-01
[8]王梁华;罗以勤;李茂;高云;球谊;孙铭娟;张兴群;倪健;焦炳华;.死亡受体6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筛选与鉴定[A].中国海洋生化学术会议论文荟萃集.2005-05-01
[9]王梁华;高云;球谊;孙铭娟;朱玉平;罗以勤;李茂;倪健;焦炳华;.功能多肽的发现、筛选与鉴定[A].中国海洋生化学术会议论文荟萃集.2005-05-01
[10]张兴群;王梁华;袁勤生;焦炳华;.人OCIF成熟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A].中国海洋生化学术会议论文荟萃集.2005-05-01
更多